疫情削減就職意願 照服員傳坐地起價
受到COVID-19疫情影響,傳出醫院照服員費用悄悄漲價一成,有錢還不一定請得到。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呼籲,適當調整健保費,將照服員納入醫院體系,讓照護不再成為病患、家屬與醫療人員沉重的負擔,不過衛福部表示,這筆費用相當多,是否動用健保,無法立即做決定。 在醫院照顧家屬,一夜難眠,這樣的情形,小芳一家人撐了一個多月。父親肺炎發燒,突然需要住院,兄弟姊妹緊急排班,輪兩班二十四小時照顧。 小芳:「我們都是要輪值,大家也都要上班的上班,然後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二十四小時都是有空的,所以在安排上面確實是有一點點不容易,這種溝通協調上面,其實也是花了一番功夫。」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 陳景寧:「發現有很多的民眾,他在開始一定是長輩被送到醫院去,他在前面兵荒馬亂之際,然後第一個醫院要求要陪病,所以你一定要有一個家人,或者要聘看護來陪病,所以你如果是工作者,要請假,一定就得請假,有些家庭不能請假,只好去聘本國看護,那個看護一天要兩千多塊錢,所以算下來一個月住下來可能要七八萬。」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理事 連若馨:「病人進來(住院)需要照顧,醫院就會跟你說,你要自己去外面請看護喔,假設是經濟弱勢好了,他可能就會對他造成比較大的經濟負擔,比如說他一個月薪水三萬五,其實我們都知道領這樣的薪水的人非常多,這些領三萬五的人,他們如何去再花兩萬多塊去聘請一個看護,然後來照顧他們的家屬。」 家人輪班陪病,可解決燃眉之急。但若沒能輪班,就得找臨時照服員。受到COVID-19影響,到醫院工作的風險更高,傳出照服員漲價,一般科病人的照顧費用,從原本24小時2100漲到2400,復健科、骨科等特殊病人,甚至漲到 2600。 嘉義市照服員職業工會監事 盧湘羚:「現在價錢非常亂,現在就是病人多照服員少,坐地起價的也很多,不同工就是同酬,這是一個非常大的一個盲點,我將來也希望可以推就是不同工不同酬,分級啦,你這個病人很好顧,只是陪伴而已,就可以讓他便宜一點,那這個病人一整天 翻身拍背什麼的,一直做一直做,就是讓他價位高一點,這樣病人才請得到照服員,不然請不到。」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 陳景寧:「台灣(醫療院所)的這個設計是,有一個人住院,就要有家人或是聘僱的看護進去,這在全世界是非常特殊的,所以所謂的全責(照護)就是,當我們的家人、我們的民眾住院之後,其實這整個的照顧,包括從醫療需求的照顧,一直到他身體上面、洗澡或是備餐的這些工作,應該都交由醫院專業的相關人員來統籌處理。」 記者 盛榮萱:「目前醫院的護病比,大約可達1比15,像是聯合醫院,也就是一個護士要照顧15個病患,(一般醫院)如果遇到經濟弱勢的病患,請不起照服員,又沒有家人可以來陪病的話,護理師甚至要幫忙做換尿布、餵食這些的起居照顧。」 家總呼籲,適當調整健保費,將照服員納入醫院體系,全責照護可減輕家屬與醫療人員的沉重負擔。 分析目前全國的急性病床,以平均滿床率七成計算,大約是五萬張病床,若以一名照服員負責4位病患,採三班制,推估年薪五十萬,每年全民健保費需調高188億元,占全年度7500億元的全民健保年度經費不到3%,民眾可能每天增加2、3元保費。 衛福部長 陳時中:「照服費用要納到健保,那是要通盤地考慮,那個費用是相當地多,沒有辦法在這裡就來做一個決定,不過相關的試辦計畫跟我們的一個想法,都已經開始在試行。」 不過護理師也擔心,全責照護會造成病患、家屬什麼都認為理所當然。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理事 連若馨:「我們有照顧服務員,在執行翻身的時候,家屬可能會在旁邊認為,你這個角度應該怎麼樣,你這個尿布不可以貼這邊,他們會認為,自己可以要求到非常精細。」 衛福部預計擴大全責照護的相關計畫,不過是否動用健保預算,要通盤考慮。衛福部將利用這波疫情,醫院登記的陪病人員和探病者資料分析。家屬可能有多少比例自己顧,或自聘看護,來評估未來的人力需求。 採訪撰稿 盛榮萱 拍攝剪輯 李俊葳
被照顧者狀況多變 照服員心理狀態很重要
照服員的工作很被動,遇到什麼樣的病患,都是無法預知的,幫忙把屎把尿是日常,但也會遇到脾氣大,甚至鬧情緒的病患,照服員得先把自己的心照顧好,才能安病患的身心。她周遭不少是單親媽媽或經濟弱勢婦女,從事照服員,她們也很感恩有這工作,得以撐起家計,獨自把孩子扶養長大。今天的專題報導,帶您來認識他們的工作。 嘉義市照服員職業工會監事 盧湘羚:「我們大部分的照服員都是這樣,一個箱子帶著就走天涯。」 這是照服員的日常,到醫院工作總得拖著行李,因為不知道這次是不是又要跟著病患住院好幾個月。 嘉義市照服員職業工會監事 盧湘羚:「這個拖鞋,我們在醫院規定早上到晚上,就是你洗澡的時候才可以把你的鞋子脫掉。」 盧湘羚從事照服工作二十載,病患臥床得24小時,提供服務,醫院變成第二個家。 嘉義市照服員職業工會監事 盧湘羚:「SARS那個時候 我們真的很可憐,我們一片口罩都買不到,那時候還有去加油站,說加油可以換(口罩),我們都去加油加油,然後換口罩回來戴,所以醫院也不提供口罩給我們,他就說 你們不是我們的員工,所以你們不能領口罩,可是我們是在第一線,我們跟病人直接接觸的,那我們沒有口罩,我們是不是很擔心。」 照服員工作,是在醫療的體系內,但編制之外,高風險卻沒有保障。 《職災勞工保護法》的補償,僅限因職災死亡及因工作造成失能,若是陪病罹患傳染病,沒死沒殘,一毛都拿不到。 嘉義市照服員職業工會監事 盧湘羚:「我就在想說 這次新冠病毒,護理師中 清潔工中 還有三十萬可以領,可是如果是照服員中感染的話,到底有沒有可以領。」 不得已賺這樣的辛苦錢,通常都是經濟弱勢。不過盧湘羚更多一分使命,為照服員的權益奔走,成立工會,她說這份工作,需要社會尊重。 嘉義市照服員職業工會監事 盧湘羚:「有的(雇主)甚至於折騰到,(照服員)在那裡吃個飯,你正在吃便當,他媳婦在旁邊坐,他就跟你說 來端一口茶,喝一口茶 太燙了,然後再去端冷的,一下又太冷了,他們老人家的心態覺得說,你是我花錢請來的。」 為了賺錢養家,照顧別人的家人,盧湘羚卻少有時間陪伴自己的孩子。 (翻攝網路)1999年,規模6.4的嘉義大地震,震倒七棟房屋,當時她人在醫院工作。 嘉義市照服員職業工會監事 盧湘羚:「一下子聽到消息說,孩子(國小)放學回到家裡了,我想糟糕 我們家那麼高,我的孩子回到家,然後沒有(大)人,問題是我手上這個病人,我一定要陪著他,我不可能說 我臨時有事,我現在家裡有什麼事情,我趕快離開這個字移到下一行,請你家裡的人來,也不可能。」 盧湘羚的女兒 劉純吟:「媽媽可能覺得很緊張,但我們在那時候好像覺得還好,(地震當天)就只是提早放學,因為放學後的所有事情都是一樣的,家裡面還是沒有人,所以不管哪一天都沒有人,有什麼差。」 為了彌補兒時老是三餐在外的孩子,盧湘羚現在盡所能天天在家做飯。 盧湘羚的女兒 劉純吟:「應該說家裡面,如果有一個患者的時候,那個整個家就會變得有點兵荒馬亂,這時候真的有一個照顧服務員,可以來照顧的時候,那個家就會獲得很強的安定下來,會覺得自己很以媽媽這個人為傲,也會覺得她這個職業也是很不錯。」 照服員是安定社會的力量。年逾八十的退休校長,女兒出嫁,兒子移民國外,獨居的他,好在有照服員的陪伴。 資深照服員 歐桂蘭:「我會先觀察患者的情況,假設來說,像校長這樣的類型的患者,我都會跟家屬說,我照顧患者有一個原則就是,有情緒總比沒情緒來得好,像剛那樣 我蹲下去要把他的腳抬起來,放在腳踏墊,他就會開始下達指令,要怎樣怎樣,我喘一下氣 抬頭看著他,我說校長 我也想要快一點,但是我沒辦法,我的動作再快也快不過你的嘴,想不到他的眼神跟我聚焦(對視)到,他的眼神軟化了。」 兩年多的陪伴,不只是生活的打理。 每天聊聊天、開開玩笑,也許旁人聽起來沒有什麼,但對獨居的校長來說,卻非常可貴 ! 採訪撰稿 盛榮萱 攝影剪輯 李俊葳
以老扶老 陪同就醫愛不缺席
獨居老人又是經濟弱勢,就醫住院,沒有人陪病,怎麼辦 ?在新北三重,82歲的慈濟照顧戶洪先生獨居,有心臟病,代謝問題。之前腿部發炎,自行亂塗偏方,甚至還塗麵粉當藥,小病拖成大病,腳腫如象腿。五六位退而不休,平均年齡逾六十歲的慈濟志工,帶著他到醫院就醫,住院期間,天天輪流陪病。志工群 老顧老,成為安定家庭與社會的力量。 就是要用自己的方式塗藥,貿易公司老闆退休的洪老先生,一度聽不進去別人的話。下肢水腫潰爛多時,慈濟志工循循善誘,他終於願意到醫院治療。 慈濟志工 張玉環:「因為阿伯平常在家比較有主觀意見,他都用那個白粉(麵粉)塗自己的傷口,就想說他有他自己這麼主見,然後清創手術一定會疼痛,所以就想說建議協力組排班來安撫。」 要動手術住院,獨居的洪老先生沒有家人陪病,志工輪班照顧,一天內搞定愛的接力表。 慈濟志工 林妙姿:「我們每個志工,大家各自生活上,還有工作上 時間都是不一定的,這個個案在我們協力,大家都很清楚的,是不是我們應該要來做一個排班表,然後讓我們大家,有時間的人來輪流,來照顧 來協助 來關懷一下。」 陪伴的志工們,平均年齡逾六十歲了,照顧洪老先生的住院起居之外,老人家生病心情難免低落,精神鼓勵是很重要的一環。 慈濟志工 張玉環:「剛剛阿伯在走路的時候,他也有講 他說他很疼痛,可是他說 師姊你就叫我要忍耐,所以我就聽你的話,我就這樣忍耐忍耐,在做高壓氧的時候,其實也是很痛苦,我就記得你們的話 要忍耐。」 出院時,要張羅的事情也不少。辦理出院手續、還有一堆在醫院用的生活用品得整理帶回家。志工有默契,分工合作。 慈濟志工 陳志彥:「這邊就是洪先生今天要回來住的,就是這邊,昨天因為堆滿了很多東西,有的可以丟的 不用的 我們就把它丟掉。」 洪老先生是慈濟關懷逾二十年的個案,當時他的婚姻觸礁,志工陪伴走過坎坷。 慈濟照顧戶 洪先生:「感謝啊,二十年前他(孩子的)媽媽走了,小孩最小的老四僅5歲,大的老三 15歲,他志工就常常來照顧我。」 慈濟志工 黃俊生:「像我今天來這裡覺得說,有老人家要照顧,他們把我們從小養到這麼大,我們就是要回饋,他老了 沒有辦法(自理生活),他生病了,我們就是要付出。」 懷抱感恩回饋,志工團隊中,有人憶起女兒病逝前,大家也如家人相伴。 慈濟志工 葉由甘:「那時候(女兒)開刀到往生,才一個多月而已,所以就很多慈濟人進來,很多法親的關懷 是我無以回報,現在只能用心回報 用心做慈濟。」 體悟人生無常,把助人當一生功課。獨老生活無依靠,是現今社會的縮影。 志工創造出老有大用的價值,人到老年,單獨、不孤獨。 採訪撰稿 盛榮萱 攝影剪輯 李俊葳
尋覓照服生力軍 產學合作培育人才
照顧工作是一份「人對人」的愛心服務,照顧服務員 需要幫失能長輩翻身、擦澡、備餐、餵食、換衣服等等日常生活的照顧,做起來並不輕鬆,投入的耐心與愛心格外重要。尤其現今高齡社會,這項工作的需求量越來越大,但實際投入的人力,卻發現很有限,就年齡層而言,四十五歲以上居多,甚至有六十歲了,還在做這項勞力勞心的工作。為了促進 照服員人力,月薪三萬二起跳,國小學歷以上,滿十六歲就可以參加培訓了。雖然表面上入行的門檻不高,但實際上,需要很好的溝通能力。長期照護中心產學合作,鼓勵年輕人投入。 長期照護中心董事長 陳蔡美惠:「我們的照顧不是只有準備東西給她吃,你還要知道老人是不是因為菜色問題,是不是因為她在整個本身口味的問題。」 照顧長者,沒有想像中的簡單。長期照護中心表示,不少年輕人因此知難而退。但調查顯示,2025年,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,每5個人就有1人是65歲以上。 勞動部鼓勵年輕人投入長照,照服員的培訓,去年共 8908人 , 其中,在職者 1430人,失業者7478人,在失業者中,輔導就業人數達72%。但,報名培訓者,仍以中高齡者多,過半都45歲以上。 家總秘書長 陳景寧:「我們在過去十幾年間,可能訓練了十幾萬的照顧服務員,但事實上現在在長照第一線,居家服務或是日間照護中心的人力,大概才三萬多,可見很多人受了訓練,培訓完以後,其實大量的流向了一比一,所謂每一天,可以拿到兩千多塊錢的這個(醫院)看護。」 位在嘉義的這間長照中心,鼓勵二度就業婦女從事照服工作,也固定與護專等學校建教合作。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畢業的汪天祺,二十多歲已有照服員執照。 照服員 汪天祺:「現在老人社會,老人真的太多了,我覺得從事這行的人太少,我就想說,長大就是想要投入這個行業,以後家裡有長輩老了或者怎樣,我們就是可以去照顧他。」 崇仁醫護管理專科學校畢業的傅恩佑,認為這份工作,學習照顧老人,也有助照顧家人。 照服員 傅恩佑:「當初想進來做這塊,是因為我家人已經六十幾歲了,算是高齡的長輩了,我想說家裡只有我一個獨子又是獨孫,我得承擔這個責任,幫助我自己的家人,幫助家人的同時,我又可以在這塊發芽長大,可以幫助更多人。」 記者 盛榮萱:「過去照服員的工作大多由女性擔任,隨著社會變遷與需求,越來越多男性投入。」 只要年滿16歲,國小以上學歷,身心健康,無不良嗜好及傳染病者,都可以報名受訓。課程包含核心課程70小時與實習課程48小時,結訓後可報考「照顧服務員技術士技能檢定」。 照服員要上的課包括:認識長照相關法律、了解照服員的角色、與身心障礙者、失智症、家庭照顧的服務技巧及了解老人常見的疾病照顧,人際溝通技巧也是重要的一環 長期照護中心董事長 陳蔡美惠:「今天不是只有來做工作而已,你還要有一分愛心,這種成就是我們無形的,我們也在發現人才,發現未來可以接續(照顧)老人,未來老人會非常的多,要耐得住這種工作的人,真的要相當鼓勵。」 照顧服務是人照顧人的行業,利己利人。不僅有穩定收入支持自已的家庭,還能透過專業服務,幫助另一個家庭活出生命的品質與尊嚴。 採訪撰稿:盛榮萱 攝影剪輯:李俊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