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愛電視
~
新聞
節目
最新消息

柬埔寨希望之歌
柬埔寨,近年來因為吳哥王朝的古蹟,吸引觀光人潮,這個位在中南半島的國度,人口超過一千六百萬,面積是台灣的五倍大,除了旅遊觀光業,柬埔寨衝刺著經濟。因為經濟發展,讓垃圾量暴增,在金邊有兩個垃圾掩埋場,十年前,第一個棉芷掩埋場使用三十年,堆滿關閉,第二個朗哥垃圾場開放,超過五百戶的工作者,在這邊撿拾資源變賣,一天收入不超過三美金。這些工作者,也住在垃圾場周邊,沒有水電的違建,日子過的不輕鬆,許多團體前往關懷,希望讓改善他們的生活。

吳哥王朝美麗與哀愁

2018-04-08 19:36:16

專題報導,柬埔寨希望之歌,今天第一集向為您介紹,這個國家,經濟發展起飛,但相對的垃圾量也跟著爆增,在金邊的掩埋場,除了是垃圾集中地,還因此衍生出,另一種特殊景象,有超過500名的工人,賴以維生。他們靠著拾荒變賣,過日子。 來來往往的車輛,現代建築,還有川流不息的人潮,這裡是金邊,但就在城市的另一頭,有不一樣的面貌。 朗哥垃圾場使用近十年,一天比一天還要多的垃圾,吸引超過五百戶的工作者,從遺棄的垃圾堆翻找可以變賣的蛛絲馬跡,為了一天最多三美金的收入,這群人還住在垃圾場旁的違建區。 從市區前往棉芷,車子經過幾乎都是垃圾鋪出來的路,至少三米高的土堆,各色塑膠隨風飄逸,廢棄超過十年的舊垃圾場,金邊的第一個掩埋場。 這個垃圾山,在一九七五年的時候就開始開挖、開始使用,現在看得到的地方,其實是丟棄廢棄建材的地方,我們這樣走都覺得很危險,不過這邊有許多的人其實都只穿拖鞋。 不再運作的掩埋場還是有,零星撿拾廢棄物的居民,七歲的Hean也在其中。 居民和慈濟志工:「來,來坐,住六個人 其他都是鄰居。」 這個家是個簡單鐵皮屋,Hean的奶奶忙著整理,要讓客人坐的空間,屋外這片是客廳,也是工作的地方。靠著慈善團體提供的裁縫機,奶奶把從回收場買回的材料縫成袋子,這是除了撿垃圾外主要收入。 「拿來看看,撿了多少?這是剛剛去撿的。」 被Hean的哥哥當成寶貝藏起來的,是剛剛在垃圾場撿了一個小時的收穫,電線 、金屬管,是目前垃圾場僅存不多的有價廢棄物。因為多少可以生存,讓Hean的奶奶帶著孫子,住在沒有水電供應的違建區。後院也是浴室,露天洗澡對Hean來說並不奇怪,但這一瓢一瓢的水,可得珍惜使用。 「這是買來的水?對。」 混著泥沙,還住著孑孓,四大缸的水,花了收入三分之一買的,是一家六口一個月的生活用水,事實上柬埔寨的自來水普及率,在二0一七年時只有兩成,違建區不得不買水。 Hean和慈濟志工:「奶奶、媽媽不在家的時候,才自己煮飯嗎?奶奶媽媽都不在才會自己煮飯,所以有時候奶奶媽媽不在。」 面對慈濟志工,過程中,Hean和奶奶就像和自家人聊天,因為過去兩年,藍天白雲的身影穿梭其中,居民一點都不陌生。 居民 Hean:「這是載挖土機的車。」 僅有的文具、書籍都放在學校,拿著志工給的紙筆,Hean畫出他的最愛,能不能搭上希望之車,翻轉依賴廢棄垃圾生存,各方都在努力。 朱怡蓉 蕭宏澍 採訪報導

機會教育 清淨在源頭

2018-04-09 19:25:24

垃圾問題在開發中國家,浮出檯面!垃圾,不管紙類鋁罐塑膠,全部裝進袋中,放在路中間等著垃圾車來收,是柬埔寨人丟垃圾的方式。柬埔寨近年的發展,讓垃圾量增加近三倍,如果不改變丟垃圾的觀念,掩埋場開發速度根本緩不濟急。慈濟志工透過教育的方式,像是大米發放、義診關懷時,提醒民眾,清淨在源頭,簡單的分類,對環境好,也能行善。要讓垃圾減量,就從改變觀念做起。 晚上七點多,柬埔寨的丟垃圾時間。 丟在馬路中間的垃圾,才有人收,這是當地人的共識,一包又一包垃圾,夜晚如此,白天也如此。 民眾:「我不知道他們怎樣分類,可是看到得很亂。」 民眾:「不知道怎樣分類,只知道垃圾車來,就把垃圾丟進去。」 民眾:「從沒想過該分類,其實,垃圾丟在街頭的場景,似曾相識。」 許多垃圾因為沒有妥善去處,因此被丟棄在河川,或是街頭上。 三十年前的台灣,還沒有實施垃圾不落地,資源回收,但努力過後,從一九九八到二O一七年,平均每人垃圾清運量逐漸下降,二十年來,減少六成。 改變,就從觀念做起。 慈濟志工 游美雲:「(塑膠袋)用過一次,我們就把它丟掉了,它會塞在水溝裡面。」 磅清揚義診,民眾等醫治,也學習。 慈濟志工 游美雲:「我們一起來做環保,好不好,一起做環保。」 減塑,就可以踏出改變的第一步,只要有機會,慈濟志工不忘鼓勵,就像是拿著入場證,八成的民眾,攜帶一捆又一捆的寶特瓶。 民眾:「知道為什麼要帶寶特瓶來嗎?(不知道。)你們慈濟,讓我撿過來的。」 慈濟志工 謝明勳:「那是我們照顧戶給的,照顧戶會給我們一些回饋,回饋寶特瓶,就是寶特瓶和瓶瓶罐罐,因為他們沒有錢,所以我們跟他們講,可以回饋寶特瓶,到時候我們把他們回饋的寶特瓶,當作愛心,投入捐出。」 透過每一次的活動,教育如何簡單分類,做回收,寶特瓶不只讓環境改變,也能行善。 柬文版大家做環保,還有竹筒歲月,輕快的音樂旋律,重點都希望讓當地人,動手分類,垃圾減量。 慈濟志工 彭曉羽:「不要小看一點點的零錢,因為這個小小零錢,也是可以幫助人。」 慈濟志工 潘曉彤:「可以做環保。(他說她要幫你撿嗎? )對,他說可以給我撿。」 慈濟志工 謝明勳:「(工作重點)最主要是落實環保,把我們這次(義診)參與的志工,培訓更加穩固,就是這一塊,我們把這一塊,在這裡(分類) ,再放另一邊。(所以未來這邊就是環保點。) 對,一個點。」 慈濟環保的腳步,將在新的定點站穩、發展,對衝刺的柬埔寨來說,十年前預估,金邊日產六百噸垃圾,第二座掩埋場,朗哥,可以使用到二O三三年,但實際上,目前垃圾一天逼近兩千噸,垃圾場將提早十三年爆滿。 垃圾減量,刻不容緩,從最基本的細節做起,改變才有希望。

環保與教育 並存求進步

2018-04-10 19:32:31

希望之歌,今天來看最後一集。帶您看的是"教育"議題。 有人說教育可以改變未來,這一群柬埔寨的孩子,家庭經濟狀況普遍不好,有愛心團體在課後為孩子們補習,但要繳交的學費是從生活中回收來的寶特瓶。 湖畔,孩子天真嬉戲,這是個普通的午後,在柬埔寨,公立小學上半天,不供應午餐,回到家的孩子能玩水,是快樂的 各色花朵編織而成的花環,年紀較長的女孩,賣給遊客,這裡,是距離金邊,將近一百公里的觀光區,採花,編花環,是兒童課後幫助家計,最基本的作法,但,有人志願改變 校長 OUK VAN DAY:「我們來這邊,是要協助學童,英文,文化,教他們環保觀念,如何去關心,居住的土地和環境。」 除了語言學習,要教孩子愛護自己家園 校長 OUK VAN DAY:「就像是這些(瓶蓋) ,孩子們收集來的,拿給我的(當學費) ,這些聞起來,味道不好,但是我們不在乎,我們清理過後,可以用它做很多事,例如圖畫,大象。」 寶特瓶是學費,能夠撿多少,就拿多少來,這個廢棄物,可以當菜園裡的藤架,也能填補坑洞,加一點巧思,還能成為繽紛裝飾 教孩子英文,還有環保觀念,國小到初中的學童,有了不同學習的機會,再看看另一個距離金邊,兩個小時車程的,啟華公校,教的是中文 三十歲的老師,教中文已經十一年,過去他從這裡畢業 老師 王福利:「(當初為什麼要學中文) ,因為遇到家裡有點,生活水平較貧困,如果會了中文,也就能找一個好的工作。」 學習中文,讓自己找工作更順利,這也是目前在啟華公校,將近七百名學生的想法,根據一項統計,柬埔寨的普通工人,一個月薪水,大約一百美元左右,大學生畢業,兩百美元上下,但,只要學習了語言專長,像是中文,到工廠擔任翻譯,一個月就有兩百美元 無論是培養正確觀念,或是語言專長,透過教育,能有所改變,提高了競爭力,也讓未來有希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