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翠鳳藝文工作室演繹
玉泉神秀三帝師,度門蘭若度閻浮,五方便法施法雨,持奉楞伽常如如。
神秀禪師歷經隋唐兩朝,被尊稱為兩京大法王。早年博覽經史,少年出家,五十歲至蘄州黃梅縣雙峰東山寺參謁弘忍,從事打柴汲水等勞役以求法,深為弘忍器重,擔任教授師,居五祖門下首座弟子,有神秀上座的名聲。
禪宗是中國佛教宗派之一,自菩提達摩禪師起,主張頓悟法要「見性成佛」。至五祖弘忍,下有南宗惠能與北宗神秀兩大禪師。神秀禪師以「坐禪觀定」法為依歸,漸進禪法,漸修菩提,稱為「漸悟」;惠能大師則以「即心即佛」、「直指人心,見性成佛」為依歸。不拘泥坐禪觀定,稱為「頓悟」。
佛教禪宗史上,多數人對神秀禪師的了解似乎只是六祖惠能的配角,源自於與惠能的「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臺,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」相對的「身是菩提樹,心如明鏡臺,時時勤拂拭,莫使惹塵埃」一偈,弘忍大師以惠能大師見解透徹,遂授以衣缽。在此之前,神秀禪師其實是大家公認的衣缽繼承者,不料最後惠能大師獲得衣缽,使得許多弟子前去搶奪;許多人認為此事與神秀禪師指使有關,造成誤解與偏見。
神秀禪師的個性其實和煦敦厚、穩重細膩,是個飽學佛儒老莊道學、勤懇踏實之人。因為大時代的動亂而成為孤兒,十三歲即看盡人世滄桑而受沙彌戒;之後雲遊、四處訪師問學。他求知欲強,時常為求突破學佛上的瓶頸,披星戴月千里尋師,多次被不同寺廟方丈視為人才舉薦接位,皆拒而不受,只為保持隨時能專心投入求學的自由身。
神秀禪師五十歲時拜學五祖弘忍大師,擔水、打柴求道,服務五年而為上首。神秀善於以寬廣角度溫柔勸慰開導,不僅深受同輩愛戴,連長輩或位高之人,都放心對他坦露脆弱心事和內心憂慮,以求得他中肯的建議。
五祖弘忍衣缽傳給惠能後,神秀禪師為免自己成為眾同修迫害惠能的動機,辭師向北雲遊隱蹤,後在玉泉山創立度門蘭若傳法,名聲傳入宮廷,武則天遣使迎師入宮。深受朝野景仰,被譽為「兩京法主,三帝門師」。唐中宗李顯賜諡為「大通禪師」。神秀最後留下「屈、曲、直」三字給弟子們參悟。
此後,唐中宗令神秀禪師弟子普寂統其法眾,接替神秀在洛陽弘法。其弟子道璿將北宗禪法傳入日本,最澄大師即屬此法系;義福弟子大乘和尚,則將禪學傳入西藏;北宗後進信行禪師則是將禪法傳入韓國的第一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