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愛電視
~
新聞
節目
最新消息

與閻羅王搶命 人生終程四道課題

2023-09-11

一般來到血液腫瘤科的癌症病患,多數都已經是末期,第一線、第二線的治療方式都已經無效了,最後轉診到血液腫瘤科,尋求一線生機。

醫為你值得

2023-06-20

想要預防腦中風、還有心臟疾病,或是其他老年問題,鴻海科技跟慈濟合做,透過智慧社區健康檢測,結合人醫會志工團隊,打造科技化的慈善關懷。

中慈新肝

2023-06-05

肝病曾經是台灣很普遍的疾病,因此有國病之稱,尤其台灣早期社會,許多人有B肝帶原卻不自知,如果再加上喝酒,病況就會急遽惡化。

肺盡心思

2023-05-22

去年7月,衛福部宣布,肺癌高風險族群享有每2年公費篩檢1次。台灣是全世界第一個針對具肺癌家族史及重度吸菸者,提供肺癌篩檢的國家,所謂檢查,指的是「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」,每次輻射劑量只有常規的5分之1,是目前唯一被證實可以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,具有高敏感性,比X光更能揪出細微病灶。

吞得健康

2023-05-15

如果您家裡長輩吃東西容易嗆咳,或是吞不下去,這很有可能是所謂的吞嚥困難,還可能會因為吞不乾淨,引發吸入性肺炎。

神外的天空

2023-05-08

「神經外科」 主要就是以手術的方法來治療神經系統疾病,神經系統包括中樞神經系統、周邊神經及自主神經,其中腦部腫瘤手術是神經外科最困難的一環。傳統的健檢沒有包括腦部,腦部一旦有病變,初期比較難察覺。

〈醫愛撫虐〉急診現場 兒虐通報與預防

2021-12-13

守護孩童,別讓他們躲在家暴的陰暗角落。一個傷口,都可能是一個悲劇,多一分警覺,醫護人員能扮演這關鍵角色。

雙城日記

2021-05-25

新冠病毒肆虐,當大家堅守在家,減少人流接觸時,有一群人,正在為大家守護著台灣......

腦海有你有我

2021-02-01

全球已經有150多個腦庫,不過台灣直到一年多前,才進入本土的腦庫時代。目前已經有四位病逝的民眾,捐腦成功,他們的腦組織,都保存在台大醫學院的臨時腦庫研究室,成為非常珍貴的研究資料。

笑棄人生

2020-12-30

俗稱笑氣的一氧化二氮,近年來悄悄流入市面,這種無色微甜的氣體,看似不會立即吸食成癮,但在國內短短十多年,已經被包裝為派對助興的催化劑,不斷毒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,吸食笑氣,笑「棄」人生,不但影響自己和家人,也可能造成社會秩序的混亂。

告別2020

2020-12-29

告別2020,迎接2021。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一年,這場病毒風暴,掀起"疫"想之外的風波,台灣防疫得宜,進入長期抗戰,各國都在搶打疫苗,人民日常又將掀波。

高人一等

2020-12-23

投手,一直被認為是棒球場上的靈魂,好的投手可以帶領整隊上天堂;要是投手無力表現不佳,整隊打線怎麼瘋狂可能都要吃敗仗!如果投手的身材比較矮小,球的飛行軌跡角度也會較小,當球的飛行路徑越近似於平行時,打擊者只要也採取平行揮擊,就比較容易掌握擊球重心;但是當投手的身高比較高大,球投出後入壘的角度較大,這會讓打擊者的擊球點只剩下一個,因此也比較難把球打好!

老小孩不哭

2020-12-12

您聽過「老憨兒」或「老小孩」嗎? 顧名思義,喜憨兒長大變老了,成為老憨兒,但他們的老化速度,比一般人提前了二、三十年,因此四十多歲的憨兒,可能已經出現行動遲緩、視力減退,甚至慢性病情況。

來半島行醫

2020-11-23

恆春半島醫療現況,當地人口約5萬2000人,每年遊客約400萬人次,有衛福部恆春旅遊醫院和恆春基督教醫院、南門醫院3家地區醫院,因人口數少、地處偏遠,不利年輕醫師專業發展,薪資又偏低,難吸引醫師常駐,多依賴公費醫師及兼任醫師填補空缺,遇到重症或突發醫療,三家地區醫院仍無法應付。

豐生髓起

2020-11-01

豐生髓起系列專題,與您分享髓緣大愛,一篇篇動人故事

運動守護者

2020-10-19

運動重要,醫學專業,如果兩者能夠結合起來,對健康更有加乘幫助。

第二人聲

2020-10-09

開口說話對我們來說是件再平常不過的事,但有一群人,他們不是先天的瘖啞人士,卻因為癌症再也無法說話了......

抱緊處理

2020-08-19

國內受虐兒的通報人數,逐年攀升,光是去年一年之內,就有七萬三千九百多件疑似受虐的通報案件。

職引疫條路

2020-07-29

從就學、就業等不同面向切入報導:鎖定大學校園,國內外實習計畫,幾乎都被打亂,讓人措手不及。面對畢業季,有19萬名新鮮人,投入職場,由於遇到疫情之亂,工作難尋。

疫起愛守護

2020-07-26

照護風暴襲捲醫院,不屬於醫院內部人員的照服員和看護,因防疫物資保障有限,許多看護自顧不暇、不敢接案,間接衝擊家屬的生活,護理人員因照服員不足,還要幫病人把屎把尿。專題鎖定疫情後,照護現場的無奈與溫情。

疫起不憂鬱

2020-07-19

後疫情時期,如何防鬱? 成為防疫之後,政府和社會大眾,急需面對的課題。

情疫相挺

2020-07-01

避免疫情大爆發,台灣有政府明快的政策指引,全民的高度配合也是重要關鍵。情疫相挺,介紹疫情下,後備支援的人員,如何協助共組防線。

防疫新食代

2020-06-24

後防疫時代,台灣興起農業風潮,不少都市農夫因運而生,也有家庭主婦變身網紅,不只家飄飯菜香,還提供民眾簡易食譜,讓人人輕鬆上手。

防疫亮點

2020-06-21

疫情期間,不同面向,不同崗位的人,用愛與專業,發揮生命可實踐的目標。

疫藥啟示錄

2020-06-14

疫情下,尋找解藥,或者預防疫苗,都是面對病毒的首要對策。台灣也沒有缺席,從科普面向剖析病毒,國內也由科技部的生命科學研究發展司來負責統合資源,老藥新用是目前的研究方向。

不"藥"慌

2020-06-11

COVID-19疫情在今年二月初,造成大陸多處工廠停工,由於大陸是西藥原料的進口大宗,造成國內藥廠的原料短缺,部分藥品無法製造,面臨斷貨危機。

我們與愛的距離

2020-05-03

談到精神障礙者,您想到了什麼?有人說「不定時炸彈」、「危險的」、「反社會」、「具攻擊性的」等等。但精神疾病的種類多,成因和治療,各不相同。您真的認識嗎?

非常之疫三部曲-雲端防疫

2020-03-23

疫情衝擊下,教育、上班、醫療,如何用雲端方式因應? 面對疫情,台灣各級學校不得不延後開學。各級教育單位也動員起來,朝著「停課不停學」的方向應變。其中,「線上教學」,就成為好方法。

安心防疫

2020-03-20

三集專題,來看台灣醫療與民間系統,如何協助大家安心防疫。 COVID-19疫情,爆發已經超過四個月,面對全新的一個病毒,因為擔心影響健康,民眾的恐慌心態,透過搶購防疫物資,開始表現。

關山情耕20

2020-03-15

二十年前,當時的關山鎮長許瑞貴大力促成之下,慈濟醫院落腳關山。正式啟業當天,就收治車禍受傷的患者,從此在台九線上,守護著各式各樣的病苦。但一路虧損的醫院,為了什麼堅持至今?就是為了多挽救一條生命。

腦庫契機

2020-02-12

人類對於自身的腦神經運作,仍是一知半解,主要是研究樣本太少,醫學界在近年來,積極投入大腦相關研究,全球有一百五十多個腦庫,用往生者捐贈的大腦來研究,希望找出特效藥。

藥愛不藥害

2020-02-09

根據調查:台灣每年至少有兩百人,因為服藥而導致嚴重的藥物後遺症,死亡率40%,就算存活,也有10%以上的病患,失去視力或是器官病變。

青年公益2.0

2019-12-15

慈濟號召各界有志青年,以「公益」的理想出發,關心我們所在的土地與需要受助者,進而擴大社會影響力。

AI新時代

2019-06-02

AI人工智慧目前正以驚人的速度發展,為人類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,2006年模仿人類思考的「類神經網路」演算法出現,電腦經由深度學習,進而做出精準的判斷,這是把人工智慧推往自動思考的新境界,真正邁出大步。

伴你義生

2019-05-22

伴你「義」生系列專題,帶您認識這群裝設義肢的人生勇者,活出生命的新高度。輪椅網球選手 王偉軒,因為先天羊膜帶症候群病變,引發身體多處殘缺,動過大大小小十多次手術,反而激發他的生命鬥志,去年被選為國家代表隊,靠著量身訂做的義肢 在球場締造佳績。

生命的禮物

2019-03-26

生命中,曾經收過最貴重的禮物是什麼?有沒有想過,是來自於別人身上的器官,捐贈給某人後,延續了即將終結的生命。根據統計,台灣等待器官移植人數約有9千多人,但每年平均只有2百多人捐贈器官,能夠收到這份禮物的人,少之又少。早在2002年,台灣就設置器官移植登錄中心,當作整合器捐平台,不過,去年器捐人數,卻出現近年來的負成長,引發各界討論。

醫師好幫手

2019-03-03

VR科技日新月異,不只用在遊戲,連醫療也廣泛運用。像是三總,利用全新3D成像的VR技術,應用在腦部困難手術,減少併發症和風險。甚至是不少醫學系都採用VR虛擬實境進行教學,例如:台北醫學大學,有全球規模最大的VR虛擬實境解剖學教室,解剖教育進入科技新世代。

暗角外的天空

2019-01-24

台灣每年增加兩千位中途失明者,除了擔憂能否保得住飯碗,學習職業重建之際,還得同時學習心理跟生活重建,這條路需要時間,相當艱辛!『暗角外的天空』帶大家藉由後天全盲者典範,賴淑蘭的生活,在將近二十年的黑暗世界裡努力克服萬難,成為台灣第一位全盲博士,還在三所大學任教,走出一片天!

生命之雷

2019-01-06

每個新生命,都負載著家長的期待,但如果這個孩子,一歲半以後,智能和行為能力就會停滯,接著開始退化,家長能夠接受嗎?雷特氏症,目前在醫學界被列為極重度身心障礙病患,一歲半前的早發期,和一般嬰兒沒兩樣,家長很難察覺,1~4歲「加速退化期」,雷寶寶的說話和運動能力,急速退化,無藥可醫。

守護靈魂之窗

2018-04-18

關心台灣的近視問題,台灣民眾的近視比例,排名全亞洲第二。國民健康署調查還發現,國中三年級學生,有超過七成都戴眼鏡了,因此,眼科專家呼籲,萬一,小朋友有深度近視,以後,罹患眼部疾病的風險,就會變高。

在疫起我罩您

2020-04-27

2019年底,前所未有新冠病毒來襲,大大改變了全世界的作息。面對病毒的擴散,人們其實很脆弱。在此危急的時刻,讓我們用最誠摯的心,感恩這麼多無私奉獻的人,他們用愛撐起綿密的防護網,罩著你我的健康。

良醫黑暗鬥士

2018-06-11

三位醫師,各自歷經生命的挑戰(黑暗),卻在醫療領域中,發光發熱。

揭開腦人密碼

2018-04-15

關注大腦神經、退化疾病,像是失智、或是漸凍症,目前都沒有治癒方法,只能靠藥物、和運動復健,延緩病情。不過,當前醫界發現,腦部的不同神經病變,可能外在環境,很有關聯。

致命抗生素

2018-02-21

抗生素可以有效控制某些疫情的蔓延,但是也因為它「太好用」,很快就造成濫用,甚至開始出現具抗藥性的細菌,讓醫院裡出現超級大細菌。這個議題長期以來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關注,在台灣,國衛院所進行的微生物抗藥性監測結果,會讓你嚇一跳。 

日照好鄰居

2018-02-18

說到高齡社會,台灣也相去不遠,隨著老年人口增加,也等於照顧者也增加了。很多民眾都是白天要上班,晚上回到家還要照顧長輩;雙重壓力下統計出來,超過六成比例都出現了憂鬱傾向。大愛新聞推出「日照好鄰居」專題系列報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