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愛電視
~
新聞
節目
最新消息
繪本在成年人之間已蔚為風潮,近幾年流行成年人插畫班,許多人都來課堂上動動筆,畫出心中的故事,而且不只如此,也有繪本讀書會,推廣五十歲以上的熟齡閱讀。

親子共讀創意多 從"零"開始倘佯書海

國內親子共讀的風氣越來越盛,很多家長也開始玩起各種共讀創意,搭配手作,讓閱讀更能貼近孩子的心靈。 國內親子共讀的風氣越來越盛,很多家長也開始玩起各種共讀創意,搭配手作,讓閱讀更能貼近孩子的心靈。 家長 陳莞捷:「跟她共讀的時候,我覺得是一個還滿幸福跟親密的過程,然後她也很享受這個過程,因為就是會抱在一起,在床上、在椅子上或是在哪裡,對,就會有很多互動。」 親子共讀,是親子感情的最好黏著劑,此外從科學的角度,專家說,從零開始最好。 後青春繪本館主編 盧怡方:「你只要一打開一頁,它下一頁就彈起來,然後你跟著翻下一頁,下一頁就彈起來,它這種彈頁的設計,其實讓孩子很好去操作翻頁。」 原來還有這種,專設計給零到一歲嬰兒的遊戲書。硬殼書頁會自動彈起,讓嬰兒練習手指翻頁、安全油墨、厚書頁,方便給口腔期的小孩啃咬。盧怡方表示,說故事給小Baby聽,也可以這麼做。 後青春繪本館主編 盧怡方:「我們遇到小寶寶,我們都會想要怎麼跟他講話,一定通常都是,速度會慢一點,對不對,然後再來呢,表情是面無表情還是會誇張,會誇張。」 棕色的熊、棕色的熊、你在看什麼。我看見一隻紅色的鳥。 說實在,許多家長都有個人的法寶。陳莞捷家的客廳,被打造成孩子的閱覽室,乍看還以為是圖書館。這位全職媽媽,每天最愛,就是和孩子一起動動手。 陳莞捷:「妳看我的有沒有一點均勻,有沒有,有沒有均勻一點,它這樣就有一點黑、有一點白、有一點藍。」 為了讓年幼的孩子,了解冠狀病毒這個抽象概念,陳莞捷也不嫌麻煩,拿起黏土搓搓揉揉,再搭配繪本,病毒的形象,瞬間在孩子心中立體了起來。 家長 陳莞捷:「最開始剛看她其實是 沒有什麼興趣,她聽不懂什麼是病毒,所以一開始我像這種東西,我就想說,那我們就做一個手作的東西讓她覺得好玩。」 女兒小貝,今年三歲,小小年紀,卻讀了三年的繪本,這些全歸功於陳莞捷,帶著女兒一起「做中學」。從繪本中玩出趣味、也玩出技巧。最極致的例子,就是擺客廳裡的豪華紙箱屋。 家長 陳莞捷:「它是參考這本書的外觀,對然後,我們站起來,它外觀的話,就是屋頂是這樣子斜斜的,然後有煙囪,然後還有鳥巢。」 因為女兒太喜歡繪本中的小屋,爸媽為了女兒,花了一個月時間,做了玩具屋,完全復刻書中小屋的造型,滿足孩子豐富的想像力 其實只要願意花點時間、用點心,每個家長都能親子共讀,讓孩子的想像力、語言能力起步,就從一本薄薄的繪本開始做起。 採訪撰稿:王以謙 攝影剪輯:王致尹

打破年齡限制!成年人看繪本 為緊繃情緒找出口

對於繪本,傳統的印象是孩童的讀物,但其實繪本在成年人之間已蔚為風潮,近幾年流行成年人插畫班,許多上班族、退休人士,都想要來課堂上動動筆,畫出心中的故事,而且不只如此,也有繪本讀書會,推廣五十歲以上的熟齡閱讀。這些現象的背後,除了商機,還有心靈層面的意義,專家就提出用閱讀的方式療癒心靈的「書目療法」,在步調緊繃的生活中,用繪本放鬆身心。 繪本不單單屬於稚嫩的讀者,字裡行間還藏著心靈的符碼。 然後牠不是想說,牠自己覺得牠老了,都不能做什麼了嗎? 從幼兒園的工作退休後,余淑瑛一度覺得無法再與新世代競爭,直到偶然看到繪本,描述萬獸之王獅子老了,威嚴不再,但幫助小鳥下蛋,又重新獲得肯定。書中生動的描述對應現實,讓余淑瑛感同身受。 繪本讀者 余淑瑛:「本來是萬獸之王,那老了之後覺得,好像沒有路用那種感覺,那我當年好像也有這種心態。」 如今余淑瑛定期參加繪本讀書會,跟大家話家常、分享心得,得空時,還會到別人家中當月嫂,如同書中角色一樣,重回人生軌道。 於是,出版社嗅到了市場潛力,另闢專門書系,出版一系列的「跨年齡繪本」,封底沒有建議閱讀年齡,內文也沒有標示注音,主要是強調繪本的「跨齡性」─成年人一樣適合閱讀。 大塊文化主編 吳文君:「其實成人都看得懂文字,它其實是不需要加注音的。」 當大家不分年齡,閱讀繪本,甚至討論繪本,磨擦出各種火花,開始有人想著,何不自己動手做做看? 也許是他的感情,也許是他的遺憾,也許是他所經歷的一切。 如今市面上,有不少成年人插畫班。 這堂插畫課,主題是瓶中信,學員多半是50歲以上的家庭主婦、退休人士,每個人都是來這裡,尋找自己的一片天空。 插畫班學員 賴仲文:「最大的改變我覺得就是,心情會很定下去,你畫大概都要一兩個小時,然後就可以排除在家裡,我這個事情不做、這個事情不做,就是要畫圖。」 插畫老師 林嘉卿:「就我的觀察,很多人對畫畫這件事,抱著很大的夢想,希望有一天他可以畫出什麼什麼。」 插畫老師說,來學畫的成年人,有逐年增加趨勢,多少和繪本效應有關。 他也許不是一個瓶蓋,它可能只是一個呼吸孔。 至於這位蔡黎倩年過六十,學畫兩年,她是班上的實力派,看著她筆下一幅幅色彩繽紛的創作,有著超現實風格,畫出心中的故事,印證創意,無關年紀。 插畫班學員 蔡黎倩:「因為比薩斜塔非常的大,小木偶很小,所以把它反過來畫,剛畫完覺得滿好玩的。」 著迷於圖文藝術也好,還是激發自身創作的欲望,繪本帶來的有商機、也有心靈層面的探討,而這股風氣,恐怕不是短時間的一窩蜂現象。只要翻開書頁,你我都有可能陷入圖與文字的迷人世界。 採訪撰稿:王以謙 攝影剪輯:王致尹

繪畫不是科班專利 半路出家也能嶄露頭角

繪本風潮,讓人覺得拿起畫筆,不再是科班生專屬權利。今天要看到兩位,繪本作家,不是本科班出生,卻有滿腦子的創意發想,他們的繪畫,屢屢在比賽中拿獎。 繪本作家 鄭夙雅:「那這裡是一個我的小小的工作室,然後這裡有一箱我的作品,那這些作品都是有一個系列叫做船之圖鑑系列,或許是社會邊緣、或許是你我都錯過的風景。這些,全被鄭夙雅用畫筆重新包裝,放大了感動。大學學的是中文,鄭夙雅的生活,原本跟繪畫八竿子打不著。直到升大三的那年。」 繪本作家 鄭夙雅:「然後其實升大三的時候,慢慢大家都會開始考慮未來的出路這樣子,那時候也沒那麼認真考慮,可是就是我那時候姊姊有推薦我說,妳可以去文化大學推廣部上一個畫畫課的課。」 一個抉擇,卻關乎到一輩子。學了創作、鄭夙雅開始自我檢視,更從內在,找到了療癒之道。她像個社會觀察員,熱愛旅行,到處走走看看,把所見所聞,化為創作的養分。 SB繪本作家 鄭夙雅:「之前我去土耳其玩的時候。然後那時候我是在那裡搭船的時候,就聽到旁邊的人就是有一陣騷動,就想發生什麼事了?就一看就發現,就博斯普魯斯海峽那端,竟然出現了潛水艇。所以到最後,我那時候就回來,有把我這趟旅程就是畫成故事。其實我應該是比較喜歡手工藝,正確來說就是一些剪剪貼貼。」 七年來打磨技法,林廉恩,靠著拼貼,闖蕩國際。 SB繪本作家 林廉恩:「有一天就是看到那個就是像 像這樣子的紙屑 然後我覺得很漂亮,就想,就一直在想它可以拿來做什麼東西。」 塗黑的報紙,在林廉恩藝術慧眼中,藏著山的稜線,又撕又黏,山山水水,蟲魚鳥獸,立馬從紙上浮現。 SB繪本作家 林廉恩:「像它這種部分我都會拿出來使用,像是它這個有撕過的痕跡,就是很自然的肌理。通常這種比較平面的東西,我會拿來做台灣公寓的牆面的感覺。」 創作繪本前,她原本在偶動畫公司上班,但離開職場回家創作,面臨的第一道難題,就是經濟。 繪本作家 林廉恩:「就是一邊去接,可以、可以快速畫完然後可以賺到生活費的書,然後也去,一部分也去畫一些自己想做的東西。」 但巧的是,每次動到放棄的念頭,就有工作再度找上門,讓她對繪本始終不離不棄。 SB繪本作家 林廉恩:「但是每次、每次一覺得(經濟)好像快不行的時候,這個念頭又跑出來,就是想要去找穩定工作念頭又跑出來的時候,可是(接案)工作又來了。」 從水性蠟筆、紙膠帶到拼貼,林廉恩甚至用印章大膽創作。玩遍各種媒材,看林廉恩創作,就像看一個藝術玩家。她不只熱愛藝術、還把玩藝術、享受藝術,這使她的繪本之路,顯得與眾不同。 採訪撰稿:王以謙 攝影剪輯:王致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