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愛電視
~
新聞
節目
最新消息
別讓石虎成為雲豹,走入絕種的命運。全台剩不到500隻,六成在苗栗。各界如何卯盡全力救石虎。

全台剩不到500隻 誰替石虎擦眼淚 ?

台灣的石虎不到五百隻,如果再不好好保育,極有可能在十年內消失。但是目前在發展光電產業的同時,許多山區與農地都受到開發,也連帶影響石虎棲地。能源發展與生態保育的拉鋸戰,目前還沒有令人振奮的結果。 陳祺忠:「去年還有在種稻米,還有在領休耕補助,然後今年就全部剷平起來蓋太陽能光電板。」 李璟泓:「就像刮鬍刀一樣整個,把你的整個山坡地整個刮除掉。」 張葦:「因為政府的政策,這些地也可以做光電使用,可是就是因為牽涉到石虎的議題,兩邊的衝突就來了。」 從Google街景地圖對照這些光電場以前的樣子,至少在去年之前,它們本來的面貌是原始林、農地和梯田。到底是誰讓門戶大開? 苗栗縣政府生態保育科長 張葦:「光電這個政策很奇怪的就是,它只有在溼地的地方要做環評,就是環評的這些規範,完全規範不到光電這一塊,就算是在兩公頃以上,那就是有中央的內政部的區委,會去審查這些案件,它也不需要經過環評。」 苗栗縣政府在2019年底通過了石虎保育自治條例,但是約束力卻相當有限。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理事 李璟泓:「石虎保育條例只限於公部門的開發行為,對於私有的開發,並沒有辦法去要求跟限制,所以這也突顯出了石虎保育條例事實上是很不足的。」 苗栗縣政府生態保育科長 張葦:「怎麼突然同時之間有這麼大量的光電申請案 進來苗栗這個淺山地區,又是跟石虎棲地高度重疊的地方,我們察覺到的時候,已經一百多件了,那就是一下會有一百多公頃的石虎棲地就不見了。」 苗栗因為開發較晚,保留了許多原始山林,不但蘊藏著許多祕境,生態多樣性也很豐富,而石虎就是最具指標性的保護傘物種。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棲地保育專員 陳祺忠:「所謂保護傘物種就是,牠的生存能力是非常強的,假設這個地方看不到石虎的話,就代表其他生存能力,比牠更弱的物種會消失。」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理事 李璟泓:「像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一區不只是石虎,有食蟹(犬 蒙)麝香貓,八色鳥,而且也是灰面鵟鷹一個很重要的遷徙路線,如果這一塊山坡地整個都被清除掉了,它其實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。」 苗栗這次之所以會引爆爭議,主要是這片稱為台灣里山的生態寶地,因為有珍貴的物種田鱉出沒,而被暱稱為「田鱉田」,為了保護這片農地,民間團體早已把地承租下來,發展不噴灑農藥的友善農業。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棲地保育專員 陳祺忠:「我就講說 (石虎)一天跑個幾百甲 這個牠應該是會常經過啦。」 圍繞著谷地的這一大片淺山,是由當地一家祭祀公業所有,日前卻傳出被光電業者相中的消息。將農地租給光電業者,變更地目開發成光電場的租約,一簽就是20年,平均一甲地一年可拿到40萬元的租金。 苗栗通霄福龍社區理事長 邱仕業:「在我們通霄福龍這個地段,很漂亮的地的風景,而現在你要做到光電的時候,我們的地方上會反應說,好山好水又好風景 為什麼改天變成,好山好水變好光光,變成說全部都是光頭。」 在各方輿論的壓力下,農委會在9月25日與光電業者達成共識,將統整林相不佳,以及不利耕種土地的面積,提報行政院擇地開放,做為農電和光電特區。不過,關心石虎及環境保育的人士依然憂心忡忡。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理事 李璟泓:「台灣的石虎可能在這十年內就會不見,那我們到底要的是石虎,還是一些能源永續的問題,我覺得這個是兩件事,是可以合併一起來討論。」 農委會特生中心保育員 林育秀:「這些光電廠商他申請案有這麼多,那我們其實可能最後會很希望他們,在有一些我們列出來的,必須迴避的區域,他們也願意退讓,甚至是比較不這麼難過地退讓。」 土地並不是非得開發才叫有價值,當我們願意讓出山林給石虎,其實也正在為後代子孫留下豐美的資產。救石虎,其實最後是在救人類。 採訪撰文:許斐莉 攝影剪接:余國維

勾勒石虎美麗身影 背後是沉痛的畫筆

台灣石虎剩不到五百隻,許多專家和生態保育團體都在想辦法搶救。因此,為了讓社會大眾更了解石虎,有許多藝文界人士投入石虎的文創產業。 秋謙:「對我來說,最大的想法就是想要把石虎最美好的一面呈現出來,讓大眾知道我們台灣有這麼一個生物,牠很美麗,可是牠卻瀕臨絕種。」 丘璦珍:「看到六月的時候,石虎(保育)條例不是很有共識的時候,我就加緊速度,畫下去的時候才發現說,這個石虎真的是不好畫,牠是那個眼神,你會有一種很孤獨的感覺,或者是很落寞,然後又很驚恐。」 一位是第二屆客家文化美術類比賽得獎者,對土地有著深厚的情感;另一位則是義大利Fabriano國際嘉年華台灣入選者。兩位藝術家不約而同使用水彩創作,為台灣瀕臨絕種的一級保育類動物──石虎,留下珍貴的身影。 動物畫家 秋謙:「既然代表台灣,我就想說,那我畫一個可以代表台灣的作品,它有一點類似天亮,那種感覺,就是有一種從森林,後面的森林裡面走出來,這是有一點點類似一些光影或者是螢火蟲,有一種去尋找牠的光明的感覺。」 原本就擅長畫動物,秋謙運用她的觀察力,透過寫實的創作手法,把石虎跟貓 有點像又不太像的特色表達出來,讓大眾可以看畫認識石虎。 動物畫家 秋謙:「我覺得最好區別的一個地方是耳朵啦,因為貓的耳朵是尖的,可是石虎的耳朵是圓的,然後再來就是,耳朵後面的白斑,那個的話,一般的貓是沒有的,牠眼睛下面跟中間,這兩條白線也是非常清楚,石虎的身體,牠主要的斑點大部分是塊狀的,然後尤其最明顯的是尾巴,虎斑貓的尾巴是一圈一圈一圈,可是石虎的尾巴它是一圈,可是它是一塊一塊連在一起的一圈。」 秋謙於是開始和台灣石虎保育協會合作,推出耶誕節的提袋商品。最近一次則是把石虎媽媽陳美汀曾經野放追蹤三年的阿嵐,做成了衣服,引起熱賣。 動物畫家 秋謙:「我要捐錢給他們,我也捐不了多少,我乾脆去捐一個我的專業,跟他們合作,去畫一個他們所需要的圖片。」 阿嵐T-shirt成功吸引了大眾目光,創下台灣石虎保育協會貼文按讚數最高的佳績。 丘璦珍:「這個石虎桌曆是我去年開始畫的。」 無獨有偶,知名畫家丘璦珍也把六張石虎水彩畫做成桌曆、衣服和絲巾,去年將義賣所得超過56萬元 捐給了台灣石虎保育協會。同時,還無償授權六幅畫作給苗栗縣政府使用,做成桌曆和飲料提袋,宣導石虎保育觀念。 苗栗縣自然生態保育科長 張葦:「一般就是我們會印五百份,那去年就是因為我們這個封面,造成我們桌曆是秒殺,然後所以我們又再加碼印製了五百份,就是我們這個桌曆,就是有史以來被索取最多的一次。」 然而,創作的背後,是畫家對土地變色的沉痛心情。 石虎畫家 丘璦珍:「我難過就是對土地的認同感太低了,小時候我都會聽老人家說,敗家子不能賣田賣地喔,可是我發現 現在人拚命地賣田賣地。」 丘璦珍:「做這個光電板之後,我怎麼可能再看得到石虎。」 原本專注在寺廟與神佛的創作,茹素多年的丘璦珍,堅持站出來為石虎發聲。 牠不知道下一個地方要去哪裡,哪裡才能去,牠就是要躲避人類。 石虎畫家 丘璦珍:「就是很驚恐的,突然跳到樹上,讓我很難想像,一輩子要活在驚恐裡,那是一件很辛苦的事,然後沒有人要幫牠說話,我們一定要幫這些動物說話。」 動物畫家 秋謙:「大家對石虎有興趣,然後知道說牠很可憐,知道說牠需要大家的努力去保護,當這個環境是友善石虎的時候,其實我覺得連帶的是相關的物種,住在那邊的物種,其實都是連帶受惠。 石虎畫家 丘璦珍:「我們做藝術家,也沒有什麼能力,只有一枝畫筆,我就只好拿起畫筆,再努力地去講我的理念。」 為石虎發聲,她們會繼續拿起畫筆,捍衛這片土地。 採訪撰文:許斐莉 攝影剪接:余國維 萬家宏

架設圍網.攝影機 為石虎安全鋪路

因為石虎的棲息地跟人類高度重疊,人為環境就成為石虎最大的死亡威脅。除了路殺讓石虎很難活命之外,雞舍衝突的致死率 更是路殺的三到五倍。為了打造友善石虎的環境,公部門跟民間團體今年的努力非常多,像是為農民架設雞舍圍網,防止石虎吃雞,同時也鼓勵農民架設攝影機,只要拍到石虎就有一萬元以上的獎勵,這個生態給付計畫已經收到不錯成效。 志工:「沒關係啦,剪掉、剪掉最尾巴。」 再過來一點,再過來一點,等下這會被卡住,把圍網架設在柱子上,然後這樣子石虎牠就不會進來了。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志工 許惠婷:「因為這個網子就是有一定的長度,然後所以一片用完了之後就要再接一片,把兩片相接起來。」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志工 藍音樹:「我們這邊會比較需要注意的就是 不可以離樹太近 不然的話 石虎有可能會透過樹跳進來 所以我們其實這邊離樹是有一段距離的。」 忙了一上午,最後把圍網的門架好,才算是大功告成。 苗栗通霄福龍社區理事長 邱仕業:「我們這就是白天把門打開,讓雞出來在外面活動,(所以這邊曾經發生過石虎來吃雞嗎?)有啊,就是有,我們才會來跟他架網啊。」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秘書長 吳佳其:「通常大家比較容易看到的是路殺的問題,可是根據之前的調查,我們發現其實在雞舍衝突,然後損失的石虎,大概有路殺的三到五倍這麼多。」 農場主人 吳智鏜:「是我們先發現石虎,然後我們才懷疑說,我們這雞是,到底是被狗,還是被石虎咬死的啦,牠都會拖出去,然後從網子外面爬出去啦。」 事情發生在五月,農民在鄰近雞舍的產業道路旁,親眼看見小石虎出沒。 牠之前是把小孩藏在這個洞裡面,這邊的洞裡。 由於剛好跟雞舍的雞,被攻擊的時間點重疊,農民趕緊通報縣政府,保育人員立刻前來架設監視系統。 農場主人 吳智鏜:「這邊是照牠來的路,洞穴那邊有兩支那邊(雞舍)還有一支,有照到影片就是一萬塊補助,然後我們的雞舍有補助三千塊,雞的損失。」 小石虎在被發現後五天消失蹤影,但是兩個月後,雞舍的另一台攝影機,拍到一隻年輕石虎的身影,雖然無法判定是否為同一個個體,但至少這裡的農民對石虎相當友善。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秘書長 吳佳其:「以前在大家發生,比如說你的雞隻損失了,那大家會自己想辦法處裡,雞舍改善的工作開始之後,我們接到了很多的通報電話,發現其實居民是願意把這件事說出來的,那這個就是我們很重要的第一步。」  雞被吃了,只要願意通報,不但可以獲得雞隻損失的賠償,還會有民間團體來幫雞舍架圍網,縣政府再來幫忙架設攝影機,只要拍到石虎就可以拿到生態給付獎勵金。這些配套措施,建構了石虎和農民之間和平共存的關係。 苗栗縣自然生態保育科長 張葦:「拍攝到石虎一次是五萬元,再隔三個月又拍到石虎的 再五萬,所以就是社區拍攝石虎獎勵金是最高,一年會有十萬塊的拍攝獎勵金。」 每一座淺山都是石虎的家,山裡究竟發生什麼事,其實沒有人知道。我們來到苗栗銅鑼的山上,一個叫做八燕坑的地方,這裡有一位82歲的農夫 兩年內被石虎吃了50隻雞,他曾經通報過石虎三次,甚至抓過石虎兩次。今年因為通報有功,還被苗栗縣政府公開表揚。 農民 張維金:「這個是第一次的,我知道石虎來了,來抓我的雞,抓了五隻啊,我就知道石虎來了,我就跑去通霄買雞腿給牠吃。」 保育類動物是不能圈養的,老農夫剛開始時也只是想抓石虎給兒孫看,在兒孫勸說下,安排野放,石虎協會也為農舍的圍網做了補強工程。 農民 張維金:「這個沒有接起來,牠從這裡上下,這個比較開啊。」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秘書長 吳佳其:「我們希望跟居民有更多的互動,讓他們慢慢地可以理解,不要對石虎有太多敵意,因為我們覺得能夠做到石虎最好的保育其實是,地方居民的友善的態度是最重要的。」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透過全民募資,在10月初順利推動了100間合作雞舍,提前達標。全台灣現在至少有100個農舍,提供了對石虎友善的環境。 石虎我愛你,耶~ 採訪撰文:許斐莉 攝影剪接:余國維、梁家銘

為石虎留住牠的家 棲地保育刻不容緩

懸命石虎,專題報導。一起來關心,台灣一級保育類石虎,正面臨瀕危的困境。 專家說, 不是每隻成功救援的石虎,都能夠野放。有的石虎,無法在野外求生,非不得已,會安置在動物園。期望民眾可以透過石虎的生命教育,了解保育的重要性。 我今天畫這張是集寶,牠跟牠哥哥集利,牠們第一對是我們台灣人工繁殖的石虎,集寶其實是一個令人難過的故事。 哥哥集利九個月大時野放,卻在23天後失蹤,原因不明。特生中心原本一度考慮是否也該讓集寶野放,後來還是讓集寶踏進了荒野,沒想到在17天後,牠跛著腳,帶著傷回到南投的特生中心。研究人員發現,集寶臀部受傷了,很有可能是被另一隻石虎咬的。 農委會特生中心保育員 林育秀:「可能原因是牠們還是在圈養環境出生,雖然我們讓牠跟媽媽一起長大,可是牠很可能還是不知道野外石虎之間的社交行為。」 台北市立動物園台灣動物區長 羅諠憶:「野放並沒有成功,所以後來因為牠在野放的那一段時間,牠受到捕獸鋏的傷害,所以牠也少了一個,牠的掌少了一半,所以牠因為這樣子,就會來到了動物園。」 一隻石虎可以在一個晚上穿越好幾個山頭,每一隻石虎來到動物園時,都必須熬過適應期。 台北市立動物園保育員 羅君偉:「我們就盡量不要去干擾牠,然後讓牠慢慢適應 我們這個時候會透過監視系統,觀察牠夜間的行為,那我們發現,其實牠活動會比較頻繁,那這樣我們就比較放心。」 集寶從2014年5月開始,在台北市立動物園擔任石虎保育大使的角色,一直到2018年1月,特生中心考量集寶當時才五歲,必須扛起繁衍後代的重責大任,於是便送牠回南投娘家。 動物畫家 秋謙:「南投回去沒多久,集寶就死了,好像有感染到病毒。」 特生中心保育員 林育秀:「還是會覺得很難過啦,因為牠本來非常高興地回來,我們甚至覺得牠回娘家的感覺,然後扮演另外一個很重要的使命,可是牠死亡之後,其實我們也只能選擇讓牠用另外一種型態跟大家見面,就是我們做了標本。」 攤開集寶的家族史可以發現,石虎在台灣的處境真的非常艱難。在石虎瀕臨絕種的情況下,透過人工配對,讓失去父親的小公和中獸鋏的阿姓生下集利 集寶,但是牠們後來的野放計畫都失敗了。集利失蹤,集寶在五歲時死亡。而牠們的爸爸,後來也在特生中心過世;媽媽阿姓和姑姑小母,也因為年老,在最近這兩年都被送到台北市立動物園,安養天年。 台北市立動物園保育員 羅君偉:「(所以你現在是在檢查什麼)我現在是在檢查周圍的環境,第一個我們進來之後,就會看一下,展示面的這些設施,是不是有問題,像這種東西如果說年紀久了以後,可能會腐朽,也許哪一天會斷掉,斷掉就會造成,也許有一天我們的動物,有機會從這離開這個場域,那再來就是看上面 初步看一下頂網會不會有什麼問題。」 13年前被埔里的農夫在挖嫩薑時發現,小母當時只有六周大,如今,回不到荒野,只能在這裡養老。 台北市立動物園台灣動物區長 羅諠憶:「台北動物園收容的石虎,都是從特生中心轉介過來的,那目前有六隻,牠們大概都是因為殘肢的狀況,就是可能中了捕獸鋏,那牠回到野外之後,不管是生存還是繁殖,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,那這樣的物種,牠可能送到收容中心。」 來到動物園的石虎 有兩個使命 展示和繁衍。換句話說,在特生中心的石虎,主要以年輕的個體野放為主要目標。無法野放的 或是年紀比較大的,就會來到動物園。 台北市立動物園台灣動物區長 羅諠憶:「我們台灣動物區,很多是救傷收容的個體,所以我們很希望遊客來的時候,可以去多多看牠背後的一些故事,了解這個物種在野外所面臨的問題。」 如果棲地沒有消失,石虎的家不會從遼闊的山頭 變成動物園。美麗的石虎命在旦夕,需要人類更慈悲的救援。 採訪撰稿:許斐莉 攝影剪接:余國維 萬家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