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少子化的衝擊下,高教如何突圍?國際間觀察學校競爭力指標的QS排名,2019的最新結果出爐,台灣排名在100名內的只有台大,第二高的清大,卻在160名之後,再來看看韓國,第一學府首爾大高居36,其餘包含浦項、高麗在內共五校入百大,究竟是金錢攻勢,還是考試競爭,怎樣的體制,才能打造出如此高教環境?
他山之石可攻錯 看看韓國高教系統
大學陸陸續續開學,但對不少學校來說,新生在哪裡是頭痛問題,根據統計台灣今年高中職畢業生,大約24.8萬人,教育部列管的一般大學加技職校院共144所,假設所有學生都升學的話,平均下來一間學校可以分到1722人,用這種簡單算法,來看韓國的狀況,會發現兩邊算出來的數字大同小異,明顯都有大學過盛問題,而台灣去年通過了相關退場條例,主要是用輔導轉型的誘因來解決,不過看來效果似乎不太明顯,韓國的部分又會是、用怎樣方式來處理,帶您一起來看看。 建國大學文學系助理教授 吳在赫:「現在趨勢是每個學校,會去發展自己特色,如果說過去的學校經營策略,是全方位發展,現在的方向則是,專注於發展一兩個特色,讓學生可以依據學校的特點選擇。」 韓國各大學迫切要找到未來的出路,就是怕被大環境打敗,政府也從2015年開始,實施入學名額控管,一直到2023年共分三個周期,預計要減少16萬名招生數量。 嘉義大學師範學院院長 黃月純:「韓國在高等教育這樣一個政策是很強勢的,當他推出這樣一個計畫的時候,特別是地區地方性的學校,競爭力沒有首爾來的優勢,所以他們可能得到的評鑑,會比較差,所以他們所受到的衝擊也很大。」 名額怎麼減,其實就跟大學結構改革計畫有關,委員會依照各指標,分出五個等級,最優秀、優秀和普通,只會做出少數調整,政府還會給予財政支援,但如果被列為不及格的話,除了招生名額大減之外,連學生的獎學金申請都會受限,而至於是非常不及格的話,連續兩次就要無條件強迫退場,目的要讓高教去蕪存菁。 資源集中化運用、提升競爭力,在搶國際學生部分,官方也積極出手,鎖定碩博士的高階人才。 梨花女子大學博士生 許景涵:「他每一年會有600多個名額,給全世界100多個國家,給台灣的名額 大概是6個學生左右,碩士是三年 博士四年全額獎學金,那獎學金的內容是包含,學費是全免的,每個月還會給你生活費,90萬韓元左右。」 對外祭出獎學金不手軟,對內也有大型計畫,比較耳熟能詳的是KB21 ,要提升研究生的質與量,預算兩兆韓元約570億台幣,近年來則在推行,評鑑等級普通以上的學校,可以申請PRIME產業契合型教育。 建國大學文學系助理教授 吳在赫:「學校開發了許多跨領域課程,讓人文科系的學生,以自己的主修為基礎,同時選修其他領域的課程。」 嘉義大學師範學院院長 黃月純:「梨花女子大學193位,就讀在人文社會自然,跟藝體能的學生, 轉移到她們能夠來參與,這些工科領域的學科。」 建國大學跨領域課程,梨花大學學生大搬風,明顯都是理工增人文減,看似為了因應產業趨勢,但換個角度思考,時代潮流變化之快,五年後十年後,又會是哪個行業興起,沒人能預料,大刀闊斧改革,成效如何,是否值得借鏡,可能都還需要時間驗證。 黃奕傑 萬家宏 韓國報導
2019QS百大學府 看見韓國競爭力
評斷學校好壞,可能很多人會先看,各機構做的排名調查,以QS來說要做學校排名,有幾個參照標準,從學術聲望,師生比例到國際化程度等六大項,2019的最新結果也出爐了,台灣排名在100名內的只有台大,第二高的清大,已經在160名之後了,再來看看韓國,第一學府首爾大高居36,其餘包含浦項、高麗在內共五校入百大,是金錢攻勢,還是考試競爭,怎樣的體制,才能打造出如此高教環境。 慶熙大學交換學生 李怡靜:「我在台灣座位的話,盡量能夠早到的人都是坐後面,可是韓國不是,韓國是早到的人都在前面,你晚到就只能坐後面。」 暑假的圖書館,安靜的只剩下翻書聲,而如果到了月考期間,不只圖書館,周遭的咖啡廳,也會是24小時營業,這樣子的學習氛圍,來自台灣的交換學生,從課堂中就很有感。 慶熙大學交換學生 李怡靜:「然後老師也有一個很奇怪的標準,就是我們是用ABCD制的,最前排兩排就是A,他說分數就是照這樣推。」 認真讀書除了是要為自己負責任外,可能多少心裡也得想著,要對得起高額的學費,根據國外網站調查,每年學費最貴前三名是,明知、乙支和延世大學,都飆破900萬韓幣,相當於25萬台幣,就算綜合國、公立學校,平均學費也要668萬韓幣。 上班族 吳善熙:「學費是真的很貴,所以我也曾經考慮過打工,但比起打工,專心念書拿學校的獎學金,我覺得更省時,因為獎學金金額很多,我也更下定決心用功念書,所以有拿到過獎學金,但這期間我也做過一些短期打工。」 高度競爭環境,就算背負學貸,為了領先幾步,其實很多人,還會選擇到補習班,再加強能力。 慶熙大學交換學生 李怡靜:「有點潛規則,你去公司面試那時候,他就會問你有沒有參加過什麼什麼,很多人都會為了那個東西,另外的有點像補習的感覺。」 上班族 吳善熙:「我在履歷表中,一定會多提到校外活動經驗,就是我在外面,有進行哪方面活動。」 錢不斷的花是投資自己,也更希望投資到未來工作,韓國就業廳統計,2017年就業人口有2655萬人,比過往同期增加,但失業人口近103萬,也明顯變多,青年失業率更創新高到百分之9.9。 社會新鮮人 安提多:「朋友當中大概十個裡面,有七個還在找工作。」 教學軟體研發公司代表 崔璟熙:「挑戰和失敗,對每個人的人生經驗來說, 是很小的一部分,嘗試做些新的,別人沒有做過的事,或是會試著用,與眾不同的方式來做某件事,我個人特別看重這樣的特質,這些特質大概可以透過面試時的應對,以及個人履歷中看得出來。」 從讀書風氣,到學費負擔,甚至求職困境,挫折、壓力一環一扣一環,整個高教體系,打造了強大競爭力,但也許在這些美好數據中,背後付出了看不見的代價。 黃奕傑 萬家宏 韓國報導
"地獄朝鮮" 從何說起?
可能你有聽過一些綽號,例如鬼島台灣、地獄朝鮮,這些名詞怎麼來的,可能就跟人民所得還有房價等等層面相關,把兩國拿來比一比,韓國最低時薪換算台幣約215元,月薪近4萬5,台灣則分別是140元和2萬2;看似很大的差別,但國外有網站,把薪資數字加上房價,轉換成房價收入比,南韓14.83排31名,負擔似乎來得更沉也更重。 韓語「chulse」,直接音譯的話唸做出世,背後意思是成功人生,簡單的一個辭彙,藏有家長對孩子的期待,也有孩子對同儕的比較。 韓國文化研究者 陳慶德:「我常說韓國人其實,他們的自信心,是建立在別人的眼光上面,韓國跟台灣有個最大差別,是韓國的人跟人等級,或者是他們社會比如說,很簡單,今天比如說一個人,去評判你看你是不是好的學歷,你穿的是不是名牌。」 可能是歷史背景,是地理位置,是殖民因素,種種相加,營造出來民族特性,間接形成一種比較心態。 家長 金泰一:「為了讓自己在社會上獲得成功,進一家好公司上班,以及高月薪 高社會地位, 韓國人特別渴望擁有這些東西,為了擁有這些,為了提升自身地位,最快的方法就是讀書。」 過去有學者把,韓國的教育史分四大階段,1945年算是草創初期,接著才有後續的學校數量擴張,提升教學品質,一直延續到2000年開始,目標在培養新世紀人才。 家長 金泰一:「韓國從韓戰結束到六O年代,經濟相當貧困,為了過好一點的日子, 父母都把期望放在子女身上,在我看來這也是種壓迫。」 51歲金爸爸的說法,是多數韓國家長的心聲,而在19歲的崔同學身上,則是可以看到,同個時空背景下的、不同世代學生縮影。 高三學生 崔晙榮:「一天差不多待8小時,這8個小時就是一直讀書,下課後 暫時回家吃個飯,然後再回去念書念4個小時。」 高三生活只剩下讀書吃飯和睡覺,韓國一考定終生,修能檢定11月登場,共分五個大領域,評分方式採九級距,想要入頂大,要在第二級才有機會。 高三學生 崔晙榮:「我最想念的是高麗大學,在韓國是很有名的學校,所以特別想進去,現在大概有百分之十的把握吧。」 語氣有些停頓有些遲疑,沒日沒夜努力,換來的只有勉強百分之10的機會,這出世代價,扛在孩子肩上似乎有點重。 韓國文化研究者 陳慶德:「最近拍了很多電影,比如說,與神同行,在諷刺,或者很多韓國電影,在諷刺他們社會,或者是自殺共和國這些,對這些國家的反諷,其實韓國年輕人慢慢意識到這個,這可能有要交給我們,這一代或下一代去努力,這是一個滿嚴重的問題。」 心理學中有鏡子理論,在講的是說,外人的看法像是反射映像,讓我們去揣摩自己是什麼樣的人,但其實善與惡,成與敗,靠的絕不會是分數的高低、金錢的多寡,想擺脫地獄朝鮮惡名,可能得從教育觀念、從社會體制,一步步來改變。 韓國報導 黃奕傑 萬家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