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有阿媽的孩子像個寶 貼心懂事市場幫賣菜
小學五年級的小男生小淯,家住苗栗苑裡,是田中央的三合院,他從出生就和姊姊,阿媽、阿祖住在這裡,家裡主要經濟,是靠阿媽,阿祖種菜,拿到市場上賣,兩兄妹從小就會到幫忙種菜,也會到市場幫阿媽賣菜,稚嫩的叫賣聲,在市場裡特別引人注意。阿媽說,兩人懂事貼心,總是搶著要幫忙。在學校,小淯也總是主動協助老師,尤其是垃圾回收,別人嫌髒不想做的事,他總是跑第一。 小五童 小淯:「來買菜喔,好吃的菜喔,阿祖,跟阿媽種的喔。」 市場裡,這個稚嫩的叫賣聲,特別引人注意。 小五生 小淯:「要幾把。」 隔壁菜販阿媽:「常來幫阿媽賣菜,很孝順,乖,很勤勞。」 小學二年級開始,下午放學,或是假日,小淯就跟著姊姊來幫阿媽賣菜。 小五生 小淯:「阿媽每天那麼辛苦,出來賣菜,幫忙喊,幫忙收錢,幫忙整理,阿媽(做資源)回收沒什麼錢,想說種菜來賣,貼補家用。」 (小淯)會幫忙秤,幫忙招呼客人,收錢啊。 一堆四十塊,那可不可以算便宜一點,哈哈。 老師 鍾翠芬:「知道阿媽很辛苦,會幫助她,會幫她去賣菜,看到他在菜市場,露出靦腆的笑容,揮著手, 跟我這樣打招呼,就會覺得很感動。」 他們兩個(種菜)是我教的,他們學得怎麼樣,要叫他認真 認真看。 田中央的三合院,是小淯成長的地方,一旁空地是菜園,兩姊弟會種菜,是八十歲阿祖教的。 阿祖:「他也敢抓(蟲),抓那個蟲菠菜菜,白菜,那些蘿蔔,都有那個青蟲。」 阿祖和阿媽,靠著這一雙手,拉拔兩個小孫子長大,家裡環境很克難。 苗栗家扶中心主任 湯鳳琴:「我剛以為是雙層床,結果我認真看,是個置物架。」 小五生 小淯:「你睡覺的時候, 腳會不會抵到這個(床底), 不會,不會喔,很舒服。」 家扶中心統計,他們關懷的家庭,隔代教養跟單親比例,高達八成。 苗栗家扶中心 主任 湯鳳琴:「孩子看到大人在做,所以他也學習,他也很體貼阿媽的心情,所以他也去幫忙,孩子就是在這種環境裡面,很堅強。」 老師 鍾翠芬:「他是一個很貼心的,很懂得替人家付出,然後不怕辛苦的一個小孩子。」 老師 許欉龍:「我們撿垃圾 會比較髒一點,但是他都不會怕,不會去嫌棄,他是一個很勇敢,也是很盡責的孩子。」 阿媽:「客家人說的,硬頸、硬頸,是啊,就這樣做得很開心。」 阿媽:「不要學壞就好了。」 阿媽的心願,再簡單不過,一家人一起努力,這樣的幸福,已經足夠! 江麗君 李岳為 台中報導

串蚵殼的歲月 隔代教養祖孫情深
兒童節專題系列,第二集,隔代教養的家庭,帶大家來認識,這位住在雲林的小五女孩吳宛蓉。 阿媽 吳李千:「很乖啊,我們做什麼,(宛蓉)就跟我們做什麼。」 小五生吳宛蓉:「哪個步驟最難,拉緊,要怎麼樣拉緊,很用力這樣子, 手會刮傷,沒有戴手套,串蚵殼的時候,就被割到了。」 阿媽 吳李千:「這一條一塊多,我們如果串一串,二串、三串,我們就有早餐可以吃。」 從小爸媽就不在身邊,小學五年級的宛蓉,很努力讓自成為阿公阿媽最好的幫手,下課後宛蓉會幫忙照顧三歲的小妹妹,她像橡皮糖,總是黏在姊姊身邊。 小五童 吳宛蓉:「我要幫她泡牛奶、洗澡,她(妹妹)喜歡什麼東西,她喜歡穿洋裝,很漂亮的洋裝。」 偶爾妹妹鬧鬧小脾氣,宛蓉也不會生氣。 阿公 吳文火:「很聽話,知道爸爸身體不好,錢賺不多,很乖,讀書很節省,都不敢亂買東西。」 雲林家扶資深社工員 蘇甄麗:「她覺得從她有記憶以來,就是幫忙家裡這件事情,是她應該要去做的。」 小五生 吳宛蓉:「我覺得打國術,練習的時候,雖然很累,可是練完之後,去比賽,得名有一種成就感。」 在老師眼裡,宛蓉早熟,懂事,能靜能動,品學兼優。 老師 李彩瑞:「她是個負責的孩子,她品學兼優,這個真的是不用說,大部分都是我們班的第一名。」 校長 黃明旋:「提升他自己的一個自信心,當小朋友,有自信之後,他會對他的學習,比較有一個願景,一個動力。」 老師 李彩瑞:「家庭,讓她早熟了點,懂事了點,也許對她的人生,反而是一種助力。」 11歲的孩子,或許太早承擔生活的重擔,但這些都將成為她成長養分,使她心靈更強大的支柱。 江麗君 李岳為 台中報導

獨立勇敢逆風飛翔 立志為人師表
除了隔代教養,單親家庭,最常出現的問題,是家長無法在工作和照顧孩子間取得平衡,孩子就要更早獨立。小學四年級的蘇晏誼,從小跟哥哥在單親庭長大,爸爸因為工作,沒時間照顧他們,也養成兩兄妹獨立的個性。晏誼說起話來,甜甜柔柔的,很有人緣,功課都是名列前茅,從小獎狀拿不完,她說用功念書,志願是為人師表。 三個小女生,下課玩在一起,吱吱喳喳說個不停。 同學 林苡甄:「妳是不是晏誼的好麻吉 妳為什麼覺得是她的好麻吉 因為她下課會跟我玩。」 同學 江姵萱:「寫功課 不會的 她會教我們 跟她在一起 會不會一直笑 會 發瘋地笑 對。」 老師 陳楓舒:「她跟同學的相處都很好 幾乎都不會跟同學起什麼爭執 其他小朋友 還會為了要跟她同一組 反而是其他小朋友會起爭執。」 小四生 蘇晏誼:「妳有沒有很多朋友 有 會跟同學做什麼 下課的時候 聊天。」 晏誼說話,總是柔柔甜甜的,就像她給人的第一印象,恬靜的小女生,老師說,她人緣特別好,做事認真負責。 老師 陳楓舒:「做事情很認真 對自己學習也滿負責的一個小朋友。」 從小在單親家庭長大,爸爸工作很忙,他跟小學五年級的哥哥,都很獨立。 姑姑有空會來幫忙煮晚餐,兄妹兩人都會幫忙。 姑姑 蘇富麗:「我希望他們獨立一點 能自立自強 有時候傍晚 我在忙 衣服收起來 她自己會跑來 全家的衣服 都是她摺的。」 家裡還有八十多歲的阿媽,行動不便,兄妹倆常常邊寫功課,邊照顧阿媽。 阿媽 蘇黃文鳳:「很乖 這兩個都很乖 不用我煩惱 都不會跟人家吵架。」 姑姑 蘇富麗:「飯煮好, 會用給阿媽吃,晏誼從小愛讀書,獎狀拿不完,幼稚園大班就立下志願。」 小四生 蘇晏誼:「我想教不會的學生 讓他們以後 很有成就感,希望能有一天,能站在講台上,當個好老師。」 家扶中心的志工長期關懷兩兄妺,佩服他們小小年紀,能有面對困難的勇氣。 彰化家扶中心社工員 黃凱琳:「很少孩子會去知道父母的辛苦, 去體諒父母, 這是很難得的 他們不僅僅是知道而已 ,還會用行動去付出 。」 社工阿姨送來的蛋糕,已經足夠就讓兄妹倆開心好久好久,懂得知足,能夠感恩,小小孩也能撐起半邊天。 江麗君 李岳為 台中報導